作业1(完成第1~2章学习后;占10%)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 * )。
A.法线
B.铅垂线
C.方向线
D.水平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 )。
A.水准面
B.水平面
C.大地水准面
D.铅锤面
3.以经度和纬度为参数表示地面点的位置,称为( * )。
A.空间直角坐标
B.高斯坐标
C.平面直角坐标
D.大地坐标
4.高斯投影是保持( * )不变的投影。
A.长度
B.面积
C.角度
D.形状
5.已知A、B两点的坐标增量为:△XAB=+100.00m,△YAB=-100.00m;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是( * )。
A.45°
B.225°
C.315°
D.-45°
6.在1︰2000比例尺测图时,具有实际意义的量距取位为( * )。
A.0.3m
B.0.1m
C.0.15m
D.0.2m
7.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与高程基准面的选择( * )。
A.有关
B.无关
C.关系不大
D.关系很大
8.设地面上两点间的平距为68.6m,其在1︰500地形图上的长度应为( * )。
A.6.86mm
B.137.2mm
C.68.6mm
D.13.72mm
9.在测量工作中称相当于图上( * )的实地水平距离为比例尺的精度。
A.0.1mm
B.0.01mm
C.1.0mm
D.1.0cm
10.地面点沿其地面点沿其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 * )。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D.高度
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部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12.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平行的连续曲面。
13..静止的海水面称为水准面。
14.测量工作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这就是在布局上“由局部到整体”;在精度上“由低级到高级”;在程序上“先碎步后控制”。
15.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16.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同。
17.等高线在图上的平距愈大,地面坡度愈陡;平距愈小,则坡度愈缓。
18.确定某一直线相对于标准方向的位置称为直线定向。
19.地物是地面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按其起伏的变化程度可分为平地、丘陵地、山地和高山地。
20.地貌是地面上所有物体的统称。
21.重力的方向线称为线。
22.地面上一点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地面点在某投影面上的位置(以坐标表示)及其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即高程)来表示。
23.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用于国家基本地形图的分幅;另一种是按坐标格网划分的矩形分幅法,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
24.1:1万、1:5000、1:2000、1:1000和1:500比例尺图称为小比例尺图。
25.一般认为,正常人的眼睛只能清楚地分辨出图上大于0.01mm的两点间的距离。
26.水平距离、水平角及高程是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几何要素。
27.面积测量、水平角测量、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28.进行高程测量时,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通常可以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