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性考核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2.下列典故与庄子有关的是( * )。
A.风乎舞雩
B.狐死首丘
C.安知鱼乐
D.紫气东来
3.河姆渡遗址位于(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4.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 *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 )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C.形成先后
D.亲疏远近
6.位于长沙,两宋期间享有盛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的书院是( * )。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应天府书院
D.嵩阳书院
7.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哪项不能作为唐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 )
A.诗歌
B.钟鼎
C.书法
D.舞蹈
8.下列历史文化名城,地名读音正确的是( * )。
A.山西洪洞hón dòng
B.河南中牟zhōng móu
C.湖北猇亭 hǔ tín
D.安徽歙县shè xiàn
9.“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是说的什么地方?( * )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开封
10.“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其中说的是哪“三不知”?( * )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11.就一般情况来说“人猿相揖别”的标志是( * )。
A.开始制造使用工具
B.开始使用火
C.服饰的使用
D.出现宗教意识萌芽
12.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 )。
A.金銮殿
B.宗庙
C.天坛
D.明堂
13.北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 * ),被采作儿童教材。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14.“宰相”的“宰”最早指( * )。
A.高级官吏
B.官吏统称
C.低级官吏
D.皇帝
15.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称为( * )。
A.行卷
B.公卷
C.投献
D.八股文
16.“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 )
A.窗户
B.卧具
C.坐具
D.井上的围栏
17.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叙事。( * )
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顾宪成撰写的名联所在地是江苏东林书院。( * )
19.“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出自杜甫的诗句。( * )
20.“实事求是”四字最早出现在《汉书》。( * )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句出自《论语》。( * )
22.《尚书》中的“尚”是指崇尚。( * )
23.《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清朝。( * )
24.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称为“荧惑”的是火星。( * )
25.四书包括《礼记》《论语》《大学》《孟子》。( * )
26.“杏林”指代的是戏剧界。( * )
27.东汉时,人们称石油为猛火油。( * )
28.“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三个季度。( * )
29.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山南水北。( * )
30.《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
31.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 * )
3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 )。
A.苏武
B.苏轼
C.苏洵
D.苏辙
34.“岁寒三友”是指( * )。
A.菊
B.梅
C.竹
D.松
35.孔子“仁”的思想内容包括( * )。
A.爱人
B.克己复礼
C.孝悌
D.刑政
36.下列哪几位作家生活在清朝?( * )
A.纪晓岚
B.冯梦龙
C.曹雪芹
D.吴敬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