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形成性考核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我国约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居世界第( * )位。
	A.一
	B.二
	C.三
	D.四
	 
	2.《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 * )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A.20
	B.22
	C.25
	D.30
	 
	3.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
	A.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B.广东省丹霞山自然保护区
	C.四川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D.云南省勐仑自然保护区
	 
	4.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 * )
	A.湖南张家界
	B.浙江省千岛湖
	C.陕西省楼观台
	D.山东省泰山
	 
	5.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环境的基本特征:(??? )
	A.局部性
	B.整体性
	C.地域性
	D.变动性
	 
	6.以下哪个不属于城市环境噪声?( * )
	A.工业噪声
	B.建筑施工噪声
	C.交通运输噪声
	D.农业噪声
	 
	7.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建筑施工作业。这里的“夜间”是指晚22点至晨( * )点之间的期间。
	A.5
	B.6
	C.7
	D.8
	 
	8.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环境保护领域中行政处罚的时效是( * )年。
	A.一
	B.二
	C.三
	D.四
	 
	9.执法人员依照简易程序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依据,并在( * )日内将罚款如数交付行政机关。
	A.1
	B.2
	C.3
	D.4
	 
	10.罚款只对单位和非履行环境保护公职的个人适用。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做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可对当事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 * )加处罚款。
	A.1%
	B.2%
	C.3%
	D.4%
	 
	11.以下哪些法律属于防治环境污染单行法?( * )
	A.《水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海洋环境保护法》
	 
	12.以下哪些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 )
	A.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B.加大财政投入
	C.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D.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
	 
	13.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 )
	A.它普遍适用于整个环境保护法领域
	B.它是环境保护法所特有的
	C.它具有高度概括性
	D.它具有抽象性和明确性
	 
	14.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 )
	A.它普遍适用于整个环境保护法领域
	B.它是环境保护法所特有的
	C.它具有高度概括性
	D.它具有抽象性和明确性
	 
	15.以下哪些属于民间环保组织?( * )
	A.“可可西里”
	B.“地球之友”
	C.“自然之友”
	D.“地球村”
	 
	16.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的意义在于( * )
	A.投资省
	B.收效大
	C.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D.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由消极的应付转为积极的防治
	 
	17.如何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 )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C.积极治理已有的环境污染
	D.积极治理已有的生态破坏
	 
	18.环境规划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 )
	A.综合性
	B.整体性和区域性
	C.动态性
	D.约束性
	 
	19.我国的环境标准的特征包括:( )
	A.规范性
	B.强制性
	C.制定程序严格
	D.显著的技术性和时限性
	 
	20.以下哪些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
	A.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
	B.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C.公众参与原则
	D.损害担责原则
	 
	21.把海洋法与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正确的。( * )
	 
	22.环境保护法对水、大气、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经济法对上述自然资源的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态效益。( * )
	 
	23.在劳动、工作场所内受劳动、工作过程中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和能量伤害的人,可以依据环境保护法向所在单位索赔。( * )
	 
	24.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中的“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因而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 )
	 
	25.我国所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只有“域内效力”,没有“域外效力”。( * )
	 
	26.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与国内环境保护法有不同规定时,适用国内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即“国内法优于国际法”原则。( * )
	 
	27.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
	 
	28.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正确的主张是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 * )
	 
	29.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正确的主张是停止发展论。( * )
	 
	30.2008年8月17日,国务院以第559号令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新的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