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青书学堂 学习通 学起 柠檬文才学堂 作业答案
A.加涅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维果茨基
2.根据认知发展阶段论,形式运算阶段属于(*)儿童。
A.0-2岁
B.2-7岁
C.7-11、12岁
D.11、12-17、18岁
3.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是(*)。
A.湖南幼稚园
B.湖北幼稚园
C.广东幼稚园
D.京师同文馆
4.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雷震清
B.陶行知
C.张雪门
D.陈鹤琴
5.(*)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详细规定了幼儿园各年龄段常识教育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A.37165
B.29860
C.18902
D.29768
6.“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7.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 )年间。
A.乾隆
B.嘉庆
C.同治
D.光绪
8.1983年,美国提出了一项为期25年的国民科学素质教育计划,该计划称为(*)。
A.2049计划
B.2061计划
C.科学素养的基准
D.做中学
9.“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
A.雷震清
B.陶行知
C.张雪门
D.陈鹤琴
10.“问题解决”教学法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1.科学游戏就是能够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
12.家庭及家长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中要鼓励儿童进行探索,在学前儿童没有进行发现活动之前就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信息交流的类型,除了运用语言的方式以外,还包括运用手势、动作、表情及图像记录等非语言方式。
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中的物质技术条件指的是辅助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材料资源、帮助学前儿童工作的各种科学教育资源、可供科学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等。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对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6.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选拔、甄别,而不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更好地发展。
17.“学前儿童的科学”以动作逻辑为基础,成人的科学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18.关于水的物理性质,可以让幼儿感知它的无色、无味、无嗅、透明,同时请幼儿用语言来进行具体描述。
1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是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第二是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三是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20.法国“动手做”的教育目标: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 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 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墓础。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22.幼儿科学游戏的显著特点是:特定的操作规则,广泛的适用范围,满足幼儿探索天性,渗透科学教育因素,重复动作等。
23.随机教育,就是指在教师教育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景而临时进行的教育。
24.科学的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强调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和喜欢创造思考的态度的培养。
25.“先行组织者” 理论认为:应该在儿童现有的表达世界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学习和学习材料,教育应使儿童从现有水平向前发展。
26.学前教育评价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前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其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质量控制。
2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是纵向层次和横向结构组成的一个矩阵式的网状结构。
28.幼儿对水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水的物理性质的探索,二是对水的生态意义的认识。
29.区角活动是根据学前儿童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选择并进行操作的,所以更能激发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按功能划分,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1.下列选项中属于支架式教学环节的是(*)。
A.进入情景
B.独立探索
C.协作学习
D.效果评价
32.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我国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A.明确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B.在原有基础上扩展和更新了科学教育的内容
C.在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改革
D.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教育
33.科学区角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安全性原则
B.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
C.与其他教育途径相结合
D.适合幼儿发展水平
E.因时、因地制宜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3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表现为:(*)。
A.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成为各国科学教育的共同目标
B.强调发展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
C.重视基础技术教育
D.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35.教师在以幼儿偶发性活动为基础生成课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A.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观察幼儿
B.尊重幼儿的兴趣
C.对超出自己知识能力范围的问题不要回避,教师应该作为幼儿探索活动的合作者,和幼儿共同学习、进步
D.和幼儿一起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探索问题的答案
3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A.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
B.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
C.是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
D.是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的过程